双11战斗正酣,数智物流价值从连续向持续升级

AI决策的应用
 
将数字技术真正落地到物理世界,京东物流近年来做了很好的尝试。 
 
此前人们提及京东物流成功抢得双11物流第一身位的时候,往往都会大谈特谈全国重资产的仓运一体模式。 
 
的确,早期的京东物流,为了达到最高效的配送效果,会根据后台的数据简单预测动态分配,将货品配置在与大城市最近的集中仓库,以便后续的销售和运输能实时完成。 
 
与菜鸟等通过数字化打通“四通一达”所有信息平台,以达到提升效率的方式不同,这种重资产的模式更强调递送的时间和货物的安全。 
 
在平时的的购物环境下此类模式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,一旦遇到双11这样的电商大促,就会使得仓库货物的入库和整理,以及配送等环节出现拥堵现象,极大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体验。 
 
况且靠大范围部署各类型商品位置,来赢得双11的首单,不确定性比较多,整体操作效率其实并不高。 
 
创新带来的改变有时候又快又准。2018年开始,京东物流开始从第一、二代的机械化物流企业,向第三代智能化管理的物流企业转型,逐渐在已经建立的京东商城销售数据库基础之上,探索 AI决策理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。2019年之后,得到大数据培训和学习的AI决策系统,已经可以为京东商城的货物配送提供合理且有依据的方案,并能提前预测双11购物节期间优先被选购的商品,并将这些商品提前包装,做好物流准备,以便抢得双11首单。 
 
经济学理论指出,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的分布来判断规律的科学。只要抽样的样本足够大,抽样得出的结论就能逐渐贴近于规律本身。 
 
京东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电商平台,每日产生的海量爆发响应和订购订单,让京东物流的AI决策系统有了庞大的统计基础与抽样来源,决策也越来越精准。 
 
而这只是数字化物流的“开胃菜”。

dawei

【声明】:站长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,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:bqsm@foxmail.com,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