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音创作主要通过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,实现与受众的交流。人工智能的传播方式倾向于单向传播,沟通性差,这点在访谈能力上最为明显。
人工智能只能根据被访者的回答在数据库中检索答语,主动提问和挖掘信息的能力很差,很难自然流畅地和人类进行沟通。比如在人工智能“康晓辉”对主持人康辉的访谈中,访谈形式始终是一问一答,提的问题之间没有连贯性,针对康辉的回答,人工智能也不会通过追问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。
对象感的缺失也是导致人工智能缺乏交流感的重要原因。“对象感”讲究“目中无人,心中有人。”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,受众的需求有多个层次,比如知晓需求、求知需求、情感需求等。人工智能可以依靠大数据搜索海量的事实,再运用快速准确的语言组织能力,就可以满足受众的知晓需求。而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则需要换位思考能力,比如张国立在主持《国家宝藏》时,他会在文物展出的过程中通过“装傻”替观众提出问题,想受众之所想。这种换位思考,心中有人的能力,人工智能并不具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