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者主导理论:界定企业的上限
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·斯密、奥地利学派和剑桥学派都把“消费者主导理论”看成市场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,其诠释了需求与供给的关系,即消费者借助市场上生产者/平台之间的竞争来行使权力,向后者“发布命令”。
可以用个比喻来说明:
张三李四王五的每次消费就相当于一张选票,假如他们喜欢玩VR游戏,并花钱去买VR一体机,就等于向平台/生产者投了一票。小鸟看看、FB旗下Oculus等生产者,观察消费者的需求和“投货币票”行为,调整研发、采购、生产、营销等行为,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以实现企业价值。
企业对待消费者的态度,决定其增长的上限。
上限低的公司将消费者视作流量,疯狂营销烧钱以期最终收割,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,以低价商品走量换“国货之光”名头去割二级市场韭菜。毫无疑问这类公司短期走得快、长期却走不远。
上限高的公司将消费者视作伙伴,满足其未满足的而需求,满足其升级的需求,满足其参与体验的需求。从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,消费者一旦为生产做出贡献,C2M过一次,那么他此后所有的拥护和捍卫,都是对他自己的捍卫,他将成为产品的/公司的“一致行动人”。
这类公司短期走得快,长期也走得远。
拼多多属于第二类上限高的公司,短短几年时间内,突破阿里巴巴与京东争斗十几年形成的两分天下的格局,再造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并把消费者规模做到极致。
2021年Q2拼多多环比新增2600万AAB(年度活跃买家)至将近8.50亿人。2020年Q4年活跃买家正式超越阿里巴巴以来,仍稳坐国内买家数第一的电商平台之位。
那么,拼多多是如何做到第一的呢,它与消费者交互的起源与趋势又是怎样的呢?